圓年少的夢,解中年的悶....。
1941年12月的太平洋天空,是屬於零戰的,我們可以這麼說,日本是因為擁有零戰才敢於發動太平洋戰爭的。
1943年4月18日,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,計畫視察日軍在南太平洋的前線基地。此份視察行程密電遭到美軍截收並破解。
太平洋戰爭末期,日本敗象漸露,無論就人員素質、武器裝備、戰鬥戰法或後勤補給,處處皆居下風,大本營內部開始挖空心思著手研發「特攻作戰」,企圖扭轉頹勢,阻絕美軍直接登陸日本本土。
蓮花颱風步履蹣跚,仍在巴士海峽附近徘徊滯留,原本希望可以利用颱風前的短暫寧靜,好好享受一刻飛行的樂趣,無奈「蓮花」的外圍環流早已悄悄掩至,一個早上里港飛場陰晴不定,飛場時開時關。
UAV(Unmanned Aerial Vehicle)乃指藉由遙控或自動駕駛技術,進行科學觀測、戰場偵查…等任務的飛行載具;UAV與傳統有人飛機相比具有操作成本低、運用彈性大、支援裝備少…等特性。
二次大戰期間,靈活敏捷的零戰與不畏死亡的日本飛行員,結合成一股無可抗拒的空中力量,造成盟軍飛行員死傷無數,並引起盟軍指揮高層一陣恐慌。雖然日本帝國陸軍航空隊的戰機,遠不如帝國海軍的零戰,但就空戰性能來看,卻不是省油的燈!像大戰初期的主力戰鬥機Ki-43「隼」,在運動性能上跟海軍的零戰足以相提並論。而三式戰鬥機Ki-61「飛燕」也是讓美軍P-51及F6F嚐盡苦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