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已經連續看了好幾年的UAV設計競賽,老實說,如果它不是正好在里港飛場舉辦,我懷疑我還會去看這種活動。兩天的活動下來,我也看不到幾位熟面孔,加上第二天的天氣轉差,我的攝影任務也就嘎然而止了。
話說回來,這個活動訴求的方向是培養設計研發飛航載具的未來人才,學術領域的色彩十分濃厚,而我們這些遙控飛行迷追求的是休閒娛樂的飛行活動,難怪大多數的飛機迷興趣缺缺,兩者之間似乎有著極大的鴻溝,設計飛機的人不見得有能力飛,懂得飛行的對理論數據似乎又一知半解,以致於在年年的比賽過程中,我們總是一再看到競賽隊伍要找會飛的人來代打,長久下來,變成飛行的歸飛行、理論的歸理論的奇特現象。
其實,台灣的產學關係一直是如此,學術界拼命築起一道道理論的高牆,建構出各自的象牙塔,產業界則憑著經驗與實務一路劈荊斬棘,有人成功,有人失敗,成功的政府官方的關愛眼神隨之而來,失敗的則只能默默退場。
這些其實都還好,有能力的人總是有辦法走出自己的路,不靠關愛一樣可以揚名立萬,比較起來,官方,尤其是學術界,他們辦活動的能力與效率比起民間社團單位來說,實在令人不敢恭維。「時間就是金錢」這個觀念早已深入現代人的你我心中,唯獨這些象牙塔裡的教授學生似乎不知時間為何物,會程賽程時間表都訂了,卻沒有一年是準時執行的,這延誤不是區區一時半刻的,而是數小時甚至一個上午,難怪觀眾會意興闌珊、紛紛閃人。我深深覺得教授老師們在專研理論數據時,似乎也應該關注一下時間管理、任務管理的技巧吧,不然就委託專業公司來執行,在專業分工細膩的現代社會,隔行如隔山,行政、活動管理方面的事,與其讓老師、同學們疲於奔命,不如委由專家吧,亞洲航空界首屈一指的新加坡航空展就是按照這個模式舉辦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