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

猛禽在里港



2011年台灣無人飛機(UAV)設計競賽的第一天,很意外的遇見猛禽(F-22)現身,本想為遠道而來的猛禽好好拍幾張晴空下的飛行照,無奈遇上灰白的天空,汙濁的空氣,實在令人洩氣。

我們真該覺得羞愧,這些髒空氣都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,一整個冬天就這樣圍繞不散。

2011台灣無人飛機(UAV)設計競賽



今年的台灣UAV設計競賽,拍的照片特別少,原因有二,一是空氣品質惡劣,幾乎已達污濁程度;其次是能飛得起來的飛機不多...其他的就不多說啦!

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

地貌飛行



輕航機一般的飛行高度大都在1500英呎以下,如此的高度下通常是以目視方式飛行,因此能見度顯得格外重要,不過在這種高度下,地表的自然與人為地貌已經可以辨認,這些地形地貌都是目視飛行時不可或缺的參考依據。

不過,如果有特殊情況,像是空中攝影,對能見度的要求就特別嚴苛,一般來說,南台灣地區進入秋冬季節空氣中就會出現霾霧,明明是個大晴天,天空卻是灰白白的,拍出來的照片總覺得欠缺一種透視感。今天的天氣似乎就是如此。

從空中俯視地面,讓我們擁有高度上的優勢,但是飛機在空中就得遵守大自然的規律,表面上看起來安祥寧靜的藍天,卻是隱藏著某些危機,像是看不見的上昇、下降氣流,過於靠近山脈時會遇上強勁的下沉風....這些突如其來的狀況都會影響飛行的穩定性,讓人分心,以至於無法專心於執行某些任務。

輕航機的性能通常是被歸類於休閒運動載具,自然無法與那些可執行任務巨大的飛行器相比,像今日的飛行,原本計畫起飛後沿著185號道(沿山公路)飛行,朝北飛至大津附近的青山國小,再順著沿山公路一路折返,沿途拍下山腳下的幾個小學校舍,事與願違的是,沿途盡是起伏不定的紊亂氣流,讓今日的飛行顛頗不已,想要保持穩定的航線都很難,最後在未抵大津以前,從朝日山下的馬兒部落上空匆匆折返,結束這趟尚未完成的空拍任務。

起飛與降落



現在盼望多過勇敢,起飛吧,視野就不一樣....
每個人都有一串故事待進展,就像我們從沒想過,愛是憑著那份直覺去滋長。

多了一些感想,確定一個方向,是否我們都一樣。
多了一股力量,降落同一個地方,妳是否也這麼想。

現在勇敢多過盼望,降落吧,停留在妳身旁。
我願意為了一份承諾去成長,在妳還在徬徨的時候能給妳,一個安心的答案。

起飛然後降落,
因為盼望,換來勇敢,
像每個人飛向生命裡呼喚他要去的地方......

這是一首歌的歌詞,歌名就叫做「起飛與降落」!世上就有這麼巧的事,歌詞寫得很浪漫,旋律也不錯,但是真實世界裡的起飛與降落可就沒這麼浪漫了。

有人這麼形容過:「每一次的起飛,都像是和空氣力學在搏鬥;每一次的降落,都得與氣流、技術不足問題在對抗......」,如此形容,也無非就是要我們以全神貫注的精神去看待「起飛與降落」,畢竟,沒有安全的落地,我們的飛行也不具任何意義了。

今天又再度前往飛行場熟飛,連續七趟五邊下來,總算是漸漸找回飛行的手感了,也讓我體會到熟飛的重要,落地後,在跑道旁觀摩別人的起飛與降落,也是一種學習的體驗。

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

賽嘉飛行記



已經有一段時間不曾回飛行場熟飛了,今天35特地來電,敦促我回去熟飛,不然飛行的手感就全忘了。我也很擔心一段時間沒有飛行,會不會就這樣忘了飛行的感覺?

想想還是安份的回到飛場把飛行的感覺找回來吧!坐上Eipper,滑行到跑道頭,大車全開,下意識的微微帶桿,機頭就浮起來了,繼續爬升,也許有點緊張,桿帶得有點過頭,再加上河床上旺盛的上昇氣流,二邊轉三邊時發現高度快衝到四百呎了,一路收油門下來,結果到了第五邊進場時,高度已不足二百呎,這下可好,又是補油門,又是蹬舵對準航道,足足小忙了一下,飛機才乖乖的就範,一路朝跑道下滑落地。

連續三趟五邊下來,35才讓我返場落地,飛行的手感是還在,感覺油門手感有點生疏了,真可謂「業精於勤,荒於嬉。行成於思,毀於隨。」啊。

我與35的Eipper落地後,緊跟著遠道而來的轉場飛機一架架跟著落地,這幾架遠從台南飛來的飛機都是屬於層級很高的輕航機,連水陸兩用的輕航機都已引進台灣了,再過幾年,一定會有更適合我的飛機出現的。

在機棚休息了一會,35提議載我前往整修中的賽嘉飛行場空拍,今天雖然出太陽,能見度卻不怎麼好,因此35的飛行高度只維持在二百呎上下,起飛轉二邊後就朝沙卡蘭溪上游而去,目前是旱季,河床是乾的,雨季來時,就是另一番景象了,途中經過一個小型的私人飛行場,我與35曾在那裡落地過幾回,起飛時還被成群的野狗追逐.....,現在則是常有一群飛滑翔機的人出沒。

私人飛行場再過去一點就是賽嘉飛行場,從空中望去一片青翠的草皮,從前的整片果園已經剷除,草皮也像是剛種上去的,看起來寬敞不少,就是那條輕航機跑道看起來怪怪的,我們的飛機必須貼著185道的山邊飛一陣子,直到目視到跑道時才右轉進入一旁貼著椰子樹林的泥巴跑道,進場時側風很強,我有點擔心機翼會不會打到椰子樹梢?35的飛行技術沒話說,如走自家廚房般的一路飄滑而下,落地時機後揚起陣陣塵土,一時間,讓我有種錯覺,彷彿是落在非洲某個小國.....。

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

似水年華話洋樓



記憶,總需要有一把啟動的鑰匙,「當人亡物喪,昔日的一切都蕩然無存的時候,只有氣味和滋味長久存在。」普魯斯特的《追憶逝水年華》書中這麼寫著。

當你穿梭於金門傳統紅磚紅瓦的閩南聚落時,總會在不經意的顧盼中,迎面浮現一幢充滿異國風情的洋樓,讓你又驚又喜,金門人稱之為「番仔樓」。

冬日午後暖暖的陽光下,我靜靜走過金門成功聚落,前方就是碧波萬頃、漁舟點點的料羅灣,一幢典型歐式風格的洋樓矗立在海灣的高地前,我訝異於它的優雅大氣。潮起潮落,它佇立在料羅灣前已近百年,一百年的光陰恍如昨日。

洋樓是華僑榮歸故里的標誌,展示了他們在經濟上的崛起,也表明了他們特殊的身份,他們需要一種不同的空間語言來宣示自己的存在。

我想,正是這一幢幢的洋樓,宛如鑰匙般,啟動了我關於時光的記憶。

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

那些張揚的紅瓦厝



這個年的天氣出奇的好,今年返鄉過年期間,我抽空探訪了金門幾個傳統聚落,水頭、珠山、歐厝、北山.......,企圖一探傳統閩南建築的絢麗風情。

在中國其他地方,民居的屋脊大都是平直的,青磚灰瓦,只有廟宇和宗祠才有弧形屋脊,簷角高翹。然而,閩南地區傳統的建築卻都使用紅磚紅瓦,屋脊都呈弧線,不少為兩端斜入高天的長燕尾形,風格豔麗而張揚。

從外觀看,閩南傳統建築造型優美,色彩鮮豔。為了防禦颱風,房屋通常建得低矮沉著,但簷角高翹,帶來一種向上飛起的動感。從色彩看,底部是白石壁腳,上面是紅磚紅瓦,紅白對比,明豔動人。細部裝飾精雕細刻,萬紫千紅,絢爛已極。

閩南傳統建築的特色是大量使用石材,其次是紅磚紅瓦,再次是屋脊,通常不是馬鞍脊就是燕尾脊,這些特色在整中國都是絕無僅見的。如此的建築風格據說與閩南人的性格息息相關呢:一般說來,閩南人會為實利而冒險,更不懼為虛榮而冒險。

閩南人的性格,注重鄉族觀念,卻蔑視法規和主流意識。張揚、虛榮、講求排場也是閩南人的特色,十八世紀闖蕩天涯的漳泉海商,財大氣粗,根本不在乎朝廷的法令,只想出奇制勝,炫耀鄉里,他們蓋的紅瓦大厝如此神氣,於是從者如雲,風行起來。

中國古代的民居是一片青磚灰瓦,如同靜默的黑白世界,幸好閩南人創造的紅瓦大厝帶來了色彩,以及永不停息的飛翔姿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