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

繞境的意義



台灣早期開拓的人文型態,多有空間上的區隔,這些區隔也就是所謂的「境」,參與繞境的神明,除了是地方的大廟、角頭廟或信仰組織的神祇外,亦會恭請有地緣關係的廟宇、外地的交陪廟,甚至較為有名、香火鼎盛的宮廟,繞境的意義除了希望祈福求平安外,其實也是聚落間互相聯絡、增進情誼的一種方式。

時代在改變,人的信仰模式也會跟著改變,這些年來,最大的改變要算是繞境交通工具「摩拖化」了,繞境時的莊嚴戒慎,也漸漸有廟會娛神
眾的趨勢,最明顯的就是神轎電子琴化,過去繞境時的諸多禁忌,也變得便宜行事,甚是已經不當一回事。今年的迎王繞境我看到部分廟宇抬轎的人清一色都是外勞,當然那是花錢請來的,甚至,還有整個神轎都安置在小貨車上,過去廟會那種敬天畏神的氣氛已經漸漸在消失當中。

當然,仍有廟宇仍然堅持傳統,全程用人力,一步一腳印的走完繞境,繞境的本質不外乎驅逐厄煞、祈求平安,現代人急功好利,妄想用金錢買平安,卻少了一份虔誠的心意。














2 則留言:

  1. 你好,無意間瀏覽到你的部落格,想必是玩單眼相機的前輩
    你把東港迎王祭典的意境拍得很美
    我是東港在地人
    想借你幾張照片來寫網誌,可以嗎?
    同時我也會註明照片來源

    回覆刪除